9 月下旬,,曜鈦科技-梁曜程經理受邀至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FIRDI)「食品生產數位化與 AI 應用」課程,分享曜鈦科技多年在食品產線的實務經驗。課程中除了說明 NIR 在水分、油脂、鹽分、色差等參數的即時檢測案例,也展示如何將感測數據即時導入生產線的監控系統。

實務案例分享:油脂含量、含水量、鹽分與色差等參數在生產線上的即時監測,如何設計取樣點(輸送帶vs.懸掛式乾燥系統)以獲得穩定光譜。

NIR測量點安裝要點: 光斑大小、流通池窗口材料(石英 / 藍寶石)與光徑設計的差異與實務影響。


資料通路與整合:如何把儀器輸出的測值透過 Modbus/TCP 或工業閘道轉入 SCADA / MES,並做簡易的異常告警。

課程中特別說明:
  • 數據工廠(Data Factory) 的概念 — NIR 感測數據不再只是單點分析,而是轉換為持續累積的「大數據資產」。
  • 智慧生產(Smart Manufacturing)的價值 — 透過感測器串聯產線,讓品質監控自動化,減少人工作業與誤差。
  • AI 大腦(AI Brain)的連結— 來自 NIR 的即時數據,最終能成為 AI 系統養分,驅動預測模型與智慧決策,讓食品工廠邁向智慧化製程管理。
現場示範:帶入我們常用的線上 NIR 設備做即時量測及範例解析。
現場與會者包含食品業各從業人員與技術團隊,互動踴躍,提出實務問題(例如:工業光斑大小為何重要、傳輸數值後的自動控制及廠區改造如何因應等)。曜鈦科技很高興能把多年在食品產線的落地線上經驗分享給業界朋友,期待未來與食品所與更多業者進一步合作,共同推動智慧化製程。


現場與會學員熱烈提問,討論「光斑大小為何影響結果」到「如何串接 Modbus / SCADA 系統」等實務細節。我們也進行了設備示範,展現如何把線上 NIR 技術應用於實際生產。

感謝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邀請曜鈦科技共同分享!
期待未來攜手更多食品業者,一起打造數據驅動的智慧工廠,讓台灣食品產業在全球市場更具競爭力。